民生無小事,枝葉總關情,民生工程一直以來都是習近平總書記心頭深切的牽掛,是關乎民生福祉、城市更新的關鍵一環,更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關鍵舉措。在宜賓市敘州區金沙江畔,毗鄰城區入口,電聲廠棚戶區改造項目濱江而立,從 “憂居” 到 “優居” ,化安置為安心,華西安裝以初心勾勒,以匠心施彩,以“拼”的精神、“搶”的勁頭,按下項目“快進鍵”點亮“萬家燈火”,迎接萬千百姓邁入“幸福巢”。
該棚戶區改造項目前身為電聲器材廠,也叫國營8872廠,建于1968年11月,主要生產喇叭、電視機配件等,如今這個屬于宜賓人的時代記憶已落下帷幕,南岸街道下一個標志性建筑正拔節而起。該項目作為搬遷群眾回遷安置房,總投資約3.17億元,總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,由五棟26層單體建筑及三層地下室組成,可容納5000余人居住,肩負著改善居民生活條件,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的重要民生使命。
作為宜賓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,群眾高度關注的重點民生項目,于2023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,但華安善建者們,在接到建設任務后,就遇到一項前所未有的歷史性難題。
由于該項目原址為五十年前電聲廠廠區,原始地下管網圖紙缺失,在施工開挖過程中,發現地下十米處隱藏有一條寬兩米,且排水量巨大的暗溝,橫穿項目地下室,造成無法進行后續施工作業。面對重重困難,5名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管理人員不懼挑戰,逆勢而上,統籌安排分工協作,與業主方及時溝通情況,與設計勘察單位進行現場實地踏勘,與各專業多次研討梳理問題,攻克技術難關,合理調配作業計劃,迅速制定了詳細的解決方案、施工圖紙設計、深基坑開挖方案和高大模板施工方案。項目團隊嚴格按照方案,提前挖掘引水渠,修筑了一座15米深的大型跌水井,并使用182米1600*2000的承插式鋼筋混凝土管進行改道作業。為了確保時間進度,他們白天跑現場,晚上回到會議室繼續開會討論,無縫銜接交接,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、不遺留任何一個問題,僅用不到10天時間就將原暗溝改道繞過地下室修建部位,確保了后續的施工作業能夠高效順利開展。
正是這樣一支年輕的隊伍,作為公司“最年輕”的管理團隊之一,但卻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,他們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創新、淬煉成長,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開拓前進,在攻堅創效中奮楫爭先,助力項目不斷提質增效。在項目上,青年們像是上滿了弦的發條,他們每天早上六點半,到施工現場安排作業任務,拿著施工圖紙,摸排現場,反復鉆研,穿梭于五棟高樓和三層地下室之間,每天最高徒步爬樓二十多層,日行三萬多步,足跡遍布施工現場的每個角落。為提高工程效率和質量,在項目施工過程中,團隊成員多次創新性提出應用新技術、新材料、新工藝。其中采用BIM模型進行現場管線綜合布局,避免了施工中的管線交叉作業施工沖突,提升了設計和施工效率;采用成品止水節在管道穿越樓板的位置替代套管留洞的方式,避免了傳統施工中需要預留洞口和后續的封堵工作,簡化了施工流程;采用永臨結合方式布置現場臨時用水及消防用水,減少臨時設施投入,實現永久工程的提前投入使用,大大降低施工過程的成本投入,加快施工進度。
這支青年隊伍用拼勁、韌勁、狠勁,奮力攻堅各項目標任務,極大縮短了項目整體作業時間,工作效率大幅提升,他們帶領40余名施工人員,用“自強、激情、奮進”的華安精神,與時間競跑,連續作戰,30天完成10萬米線管預留預埋,15天完成6000米橋架安裝,20天完成8500米消防管道安裝,20天完成2000米通風管道安裝。
面對項目體量大、交叉作業點位多,施工工期緊張等諸多困難,華安善建者們,傾注滿腔熱情,務實加壓緊盯安全質量,大干快上緊盯提質增效,堅持速度和品質齊頭并進,以“拼”的精神、“搶”的勁頭,持續跑出民生發展“加速度”。
截至目前,項目已完成線管預留預埋16萬米,完成各類套管預留4000個,完成管道安裝10000米,完成橋架安裝8000米,風管6000余平方米,后續將在五個月內完成所有設備安裝調試工作,全力沖刺明年6月的正式交付。
安置房建設,不僅是一項民生工程,更是一項民心工程,華西安裝將用心用情用力,辦好百姓心頭事,編織民生幸福網,以提高群眾幸福感、獲得感為己任,用匠心建造,化安置為安心,繪就百姓“安居夢”,讓搬遷群眾住有所居,住有優居,努力讓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更有保障,為打造幸福民生標桿工程,作出更大貢獻。